凛冬将至,资本风口的弄潮儿,都琢磨着找个机会赶紧上岸,千万不能冻死在沙滩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未来两年,洗牌,将成为一个高频词汇。聪明的公司,都在找爸爸,抱大腿,再不济的就去韭菜地里蹲几年。这边沪指逼近婴儿底,隔壁的港股就成了香饽饽。今日(6月25日)消息,在递交招股书三个月后,映客互娱(映客平台的母公司)终于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最快将于本周公开招股书。虽然,月活回落,前有虎牙,后有斗鱼,熊猫在当中,但这都不重要!直播圈里,映客大概是对资本市场最执着的那一个。公开资料显示,映客自2015年5月上线,后续一年进行了四轮融资,截至2016年中,公司估值为70亿元。投资高手周亚辉高位套现。

随后,映客从宣亚国际蛇吞象并购,到调转枪头独立上市,估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回落。

如今“直播第一股”的名号已经不在,映客在A股没能实现的如意算盘,在港股能成真吗?

昆仑投6200万20个月拿回逾8亿

首次听说映客,是在周亚辉的办公室里,2016年专访时,他讲述了自己投资映客的过程,其中一个判断标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好投资人,会对产品提出各种意见,映客团队很包容,几乎都能采纳。其实,当时老周对直播已经有所预期,正好映客找上门来,他看了数据,体验了产品后,就开始讨价还价。最初,映客 CEO 奉佑生叫价5亿(估值),后来亮出底线4亿。周亚辉说,“7000万占 20% 如何?1个月翻3倍可以了。可以的话,我们今天打2000万定金过去,我亲自做你董事。”后经讨价还价,微信上就把这事定了。2016年1月,昆仑万维向北京蜜莱坞(映客)投资6800万元,认购映客新增注册资本22.669万元,取得映客增资完成后18%股权。随后经过多轮融资,其所持股权比例被稀释为13.2318%。

8个月后,2016年9月21日,昆仑万维以2.1亿的价格,转让映客3%股权,对应注册资本5.1397万元。当时,映客估值就已达到了70亿。

2017年9月初,昆仑万维将其所持剩余10.2318%的映客股权,以6.139亿元的价格全部售出,这部分股权对应映客注册资本 17.5293 万元。

前后约 20 个月的时间,昆仑万维以 6800 万的成本,换回了 8.239 亿元的回报,净赚7.559亿,投资回报率达到1012%。

蛇吞象计划破产 映客估值缩水至60亿

周亚辉清仓的同时,映客也尽力谋求登陆A股。2017年9月4日,宣亚国际宣布拟以 28.9亿元收购映客 48.25%的股权。
停牌宣布重大重组事宜时,宣亚国际刚上市 2 个月。从财务数据来看,这家上市公司体量与映客相当,盈利能力却相差甚远。2016年,宣亚国际营收额为4.67亿元,净利润为5871.01万元,同期映客的数据分别是其9倍和8倍。这笔收购的蹊跷在于,当时,宣亚国际账面资金只有不到3亿元,70%的收购资金,来自映客股东的借款。换句话说,映客股东借钱给宣亚国际收购自己。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当收购草案发布两日后,深交所便发出了重组问询函,最先关注的就是收购资金来源情况,要求宣亚国际披露股东长期借款与映客创始团队增资之间的关系,以及股东借款的资金来源。

这种神操作一度被业内感叹,尽管宣亚收购映客的情况并未满足借壳的所有条件,但种种手法,被解读为精巧设计而躲避监管层多重审查。

监管压力下,停牌七个月后,这项收购最终破产。

月活下滑 映客赴港上市

映客转身投奔港股。今年3月26日,映客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但未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募集资金的金额。坊间有消息称,映客IPO将募资约2-3亿美元(约15.6-23.4亿港元)。从招股书来看,映客2015年、2016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2870万元、43.34亿元、39.41亿元,毛利分别为1384万元、16.36亿元、13.95亿元,年内仍旧亏损。映客估值缩水的270天-游戏价值论其绝大部分收益来自直播业务,2017年映客直播收益为39.19亿元,2016年为43.26亿元,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三年,直播业务所得收益占收益总额的94.6%、99.8%及99.4%。

虽然2017年全年,映客直播月活一直走高,但同比下滑趋势明显。2017年第一季度月活2212.4万人次,四季度升至2518.4万人,这一数据,在2016年四季度为3000.6万人次。

最近一年来,直播行业的短期拐点逐渐清晰,2019年,资本退潮将成为重要的分水岭,行业两极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巨头争夺的背景下,与背靠腾讯的虎牙、斗鱼,王思聪力挺的熊猫相比,映客并没有明显优势。

直播洗牌刚刚开始,大家最好扣紧安全带,调整好座椅,收起小桌板,马上就要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