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重庆大剧院。《猎杀:对决》(HUNT)为中国玩家举办了一场猎魔之夜活动。
猎杀的制作公司是Crytek,曾经以《孤岛危机》震慑整个游戏业界。
而《猎杀对决》则是带着一种沉郁诡谲却独树一帜的复古美学,游离于时代主流之外、带着异端气质的格调。
自18年上线以来,长期运营久盛不衰,今年拷贝销量已破千万;在PC Gamer最新的Top 100 PC Games的排名中,猎杀对决位列39,是唯一一款入围的搜打撤游戏。

近年来,这款以西部猎魔为核心的多人在线游戏,凭借其独特的题材和创新的PVPVE玩法,在中国积累了庞大且忠诚的玩家群体。
在现场,我见到了游戏设计总监Dennis,他现场与玩家进行了深度沟通,同时带来了重磅消息,新中国猎人“麻子”将于2026年春节上线。
比官方消息更动人的,是现场自发涌动的热情。猎杀音效团队的乐队表演、玩家们精心还原的Cosplay,无一不在诉说:这并非单方面的信息宣告,而是一场玩家与创造者之间的双向奔赴。


现场一位资深猎人的话,或许道破了这份热情的来源:“在猎杀里,赢家不是最能杀的,而是最能活下来的。你可以一人不杀,只是刮地皮,也可以富贵险中求偷走赏金,等待其他队伍打完以后做个收尸人。无论哪一种玩法,作为一个玩家你都可以取得极大的正反馈。”
这正是现今最流行的搜打撤玩法的魅力,不过《猎杀:对决》的迷人远远不只是搜打撤玩法。
生存,而非击杀,才是这片法外之地的终极法则。
核心解析:何为”Huntlike“独一无二的灵魂?
首先从风格上来看,暗黑生存射击题材这些年成了一个拥有固定受众的分类,不少单机RPG和ACT游戏都会选择类似的风格进行内容演绎。美式西部的风情有助于现实题材和魔幻题材顺利切换乃至融合。

以《猎杀对决1896》为例,赏金猎人、猎魔对抗的设定天然高度契合,这与目前市面大热的一些现代题材的战术博弈形成鲜明的差异。
其次是玩法的差异化创新。
作为FPS的子类,战术博弈的底层核心思路是关于撤离策略收益最大化的判断。
《猎杀对决1896》的玩法设计更加强调了战术策略的层面,而不是对抗本身。具体体现在利用强化声音或暴露方位这一核心要素,在游戏地图中到处都是垂死挣扎的动物、他们会对你的接近做出反应。环境的要素也是如此,枯枝、铁链,这些放大的声音都会成为博弈点,随时暴露你的方位。
作为最大的噪音源,枪声自然成为最容易暴露自己的关键。

另一方面,这种玩法规则与西部题材拟真又互相呼应,老式枪械和现代枪械换弹速度不可同日而语,这些都是传达同一个信息,战术博弈为先,枪械对抗是底牌。
在底层规则上,为了防止节奏过慢,大家都当伏地魔。在玩家击杀赏金Boss后,驱逐阶段开始。此时获得赏金boss战利品的玩家将会全图高亮显示位置,只有逃脱所有玩家的围剿到达地图边缘的撤离点,才能获得大量的赏金和经验奖励。

核心玩法又与西部题材本身的拟真相辅相成(当时枪械确实落后),极大提高了沉浸感,《猎杀对决1896》的全新版本其实完成了题材、玩法、体验的串联。
市场挑战:硬核基因遭遇中国玩家习惯壁垒
近年来,国内搜打撤赛道竞争日趋激烈,多款产品凭借轻量化设定、快节奏对抗抢占市场,玩家群体已逐渐适应相对简化的玩法逻辑。
而《猎杀:对决》的 “硬核” 特质 —— 复杂的环境交互、依赖听觉的决策机制、慢节奏的猎魔氛围,与当下部分主流玩家的偏好存在差异,如何平衡核心体验与本地化适配,成为其破局的关键。
不过这种慢节奏硬核似乎也不会影响玩家们的热情。
在线下活动中,玩家们一起中切磋枪法、围着制作组热议猎人与武器,coser 们还原喜爱的角色在江边开展趣味互动,这种自发形成的社群凝聚力,恰恰印证了游戏的长线生命力。
正如现场玩家所言:“我们爱的就是这份独有的猎魔氛围,这是其他游戏替代不了的。”

猎杀对决不止于 “搜打撤”,更是一种沉浸式猎魔史诗
这种沉浸感,源于游戏对 “猎魔体验” 的极致打磨。
从玩法机制来看,玩家需在荒野地图中对抗怪物与其他猎人,完成 Boss 猎杀、赏金夺取与生存撤离的核心目标,看似与《逃离塔科夫》等产品相似,实则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据官方数据透露,《猎杀:对决》中 40% 的玩家从未击杀过其他玩家,这一数据背后,是游戏对 PvE 体验与沉浸氛围的侧重,而非单纯的对抗竞技。
猎人特质与武器的多元搭配兼具 RPG 属性,Boss 怪物的独特机制要求玩家策略应对,而非无脑射击;3D 环绕声音系统更是将听觉推向核心 。
脚步声、装弹声、鸟群惊飞声,甚至门轴摩擦声,都成为判断环境的关键信息,让 “用耳朵作战”成为独有的游戏体验。
而 19 世纪美国南方的黑暗西部幻想题材,搭配粗粝猎枪、风化庄园与哥特蒸汽风格怪物,更构建出 “猎魔者荒原史诗”的独特美学,让玩家彻底代入 “平凡却强大的猎人”角色。
经典永存:Huntlike 从未过时
如今 “搜打撤” 已成市场主流,但《猎杀:对决》那句经典拷问 “Are you the hunter or the hunted?”,依然被玩家视为 Huntlike 玩法的核心定义。
从上线至今,这款游戏之所以能穿越行业周期,收获一批忠诚度极高的核心玩家,本质上是因为它守住了 “猎魔” 的核心体验。不是单纯的 “搜、打、撤” 流程复刻,而是通过题材、音效、玩法的深度耦合,打造出无法被轻易替代的沉浸感。
活动现场,我问了一位玩家这个游戏的乐趣在哪里。
他说:“如果一个不玩游戏的人问我这个游戏乐趣在哪里,我会说这游戏其实很像人生(没有强行上价值的意思):不问出生,给你无数种方式达成你想要的结果。无论哪种玩法和活法,你都能在这片法外之地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而人活一辈子,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当国内市场陷入玩法同质化内卷,《猎杀:对决》的硬核与独特,或许正是其破局的关键。
新中国猎人 “麻子” 的官宣、2.5 版本的内容更新,以及线下活动中玩家的热情反馈,都预示着这款 Huntlike 鼻祖正在加速拥抱中国市场。尽管面临玩家习惯、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但凭借多年沉淀的 IP 底蕴、不可复制的核心体验,以及一群愿意为 “猎魔情怀” 买单的玩家,《猎杀:对决》的中国征程,仍值得期待。
毕竟,对于真正的猎人而言,猎物从来都在前方,挑战本身即是狩猎的全部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