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显示,《黑色信标》明昼科技大楼搬迁。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复刻活动之外没有任何新内容更新。
正在外界对其传言纷纷时,8月25日,《黑色信标》官方发布了最新公告,公告表示,延迟1.2版本结束时间至10月14日,迟到了整整五十天。

公告一出,社区更是引发跑路猜测。从国服上线4月28日至今短短四个月左右时间,如果真的如猜测所言实在令人唏嘘。

版本更新困难主要在于技术力升级
今年6月28日,世纪天成宣布与《黑色信标》开发商明昼科技达成战略合作。世纪天成对很多玩家可以说陌生又熟悉,“二游”这个词还没诞生前,2005年,世纪天成便开始运营一款地位不俗的二次元风格游戏《洛奇》。
而开发《黑色信标》的明昼科技,其核心人员也曾任职于多个游戏大厂,深度参与过多款知名手游。
不过,《黑色信标》的版本难产并非偶然。早期为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突围,团队大胆采用"俯视角与第三人称无缝切换" 的双视角设计,试图通过“光锥之内即命运”的玩法机制将科幻叙事与操作体验深度绑定。当初,相当一部分玩家表示对黑色信标的剧情和世界设定非常感兴趣,主要原因也大抵因为文案团队是由银河奖得主滕野领衔,前三章闭环叙事甚至被玩家誉为“行业第一梯队”,但技术实现的复杂性远超预期。

据业内人士透露,时空切换机制需要同时处理两个空间的怪物逻辑与物理碰撞,直接导致开发周期延长30%。不少玩家反馈,手机端优化不足导致发热严重,PC 端仅支持模拟器运行且键鼠适配糟糕。
《黑色信标》在技术层面选择了"all in" 的冒险策略,这种技术冒进在研发成本高企的当下无异于饮鸩止渴。数据显示,2024 年停运的二游中近三成是上线未满一年的新产品,技术失控导致的产能断层正是主要诱因之一。
版本延期的背后,是玩家信任的持续流失。《黑色信标》上线后的运营事故堪称中小团队危机响应能力不足的典型案例:限定角色"金缕" 因 bug 导致数值失效,测试服反馈未被采纳;卡池更新时突发客户端崩溃,玩家被迫删除数据重装;版本预告长期缺位,双倍活动毫无征兆,这些问题单独出现或许尚可补救,但密集爆发直接摧毁了玩家耐心。
8 月 7 日维护后长达半个月的更新预告真空期,进一步放大了开发停滞的猜测。玩家群体的敏感并非空穴来风,2024 年二游市场停运产品中,因运营响应迟缓导致用户流失的占比超过 40%,而中小团队往往缺乏应急预案。
更致命的是商业化设计与玩家体验的脱节。尽管团队尝试通过"零命够用"" 武器免费投放 "降低付费压力,但 70 抽保底、武器池独立抽取等机制仍让养成成本高企。首个限定辅助角色因 bug 既无攻略也无商单的操作,更是将付费体验缺陷暴露无遗。
《黑色信标》的困境绝非个案,而是二游市场马太效应加剧的缩影。2025 年 ChinaJoy 上核心二游几乎缺席的现象,印证着头部厂商与中小团队的资源断层已愈发明显。在开放世界产品用 4.2% 的数量占比斩获近 20% 收入的当下,中小团队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或叙事突破实现弯道超车,需要更理性的策略规划。
二游的冰河期来临
根据2025年产业报告,上半年二游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下降8%。

2025 年的二游市场无疑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压抑期。一边是《明日方舟:终末地》《异环》等多款开放世界新游持续测试却迟迟不见上线。另一边是《FGO》《明日方舟》等上线多年的老游戏通过内容更新和社区运营焕发第二春。
这种新旧交替的停滞状态,让整个行业陷入了新陈代谢失灵的困境。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二游市场营收同比下滑 7.44%,而 2025 年新品数量较巅峰时期减少近四成。
当下的二游市场呈现出一幅奇特的冰河期景象:老游戏通过持续运营维持着生命力,新游戏却在技术门槛与市场压力下举步维艰。据不完全统计,2025 年上半年宣布测试延期的二游超过 20 款,其中不乏大厂项目。
与新游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二游的稳健表现。B站代理的《FGO》,这款上线近十年的游戏在 2025 年某单周仍创下 176 万美元的收入佳绩,其玩家社区的活跃度甚至超过部分新游。《明日方舟》则通过 "锦筵焕春时" 新春会进一步巩固社区基础,这场时长超过两个半小时的二创活动包含 40 多项单品内容,部分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玩家自发组织的同类活动多达四台,这种内容创作活力是新游难以企及的。

与黑色信标的技术原因类似,技术升级压力在开放世界二游中尤为明显,厂商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优化多端体验。
“现在那些技术最先进的手游基本很难在手机上流畅运行,玩家需要在 PC 或主机上才能获得较好体验”,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而市场的萎缩让这种投入变得更加冒险。2024 年二游总营收 293.48 亿元,仅远低于电竞游戏的 1429.45 亿元,甚至落后于小程序游戏的 398.36 亿元,这种投入产出比的失衡让许多团队望而却步。
玩家的怀旧倾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冰封状态。NGA 论坛上,关于 “二游游戏性”的讨论中,上线多年的《第七史诗》仍被频繁提及,有玩家表示 “老游戏虽然画面不如新游,但玩法深度和角色塑造更经得起推敲”。这种情感沉淀形成的用户粘性,使得新游需要付出更大代价才能获取用户注意力。
二游市场的压抑状态本质上是创新动能的枯竭。自《原神》成功后,几乎所有二游都陷入了原神三件套:大小保底机制、命座系统、圣遗物式养成玩法。
新一代二游试图通过题材突破打破僵局,形成了以《异环》《望月》《无限大》为代表的二次元GTA,它们不约而同选择现代都市题材,融入都市传说元素,强调人与人的交互和生活化体验。《明日方舟:终末地》则开创工业科幻风格,将国风场景与现代中国元素结合,试图打造差异化视觉符号。这些题材创新确实带来了初期关注度,但要转化为持续吸引力仍需玩法支撑。
目前二游的玩法创新似乎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望月》式的融合探索,加入类似塞尔达的探索元素和帕鲁的建造玩法;另一种是《二重螺旋》的机制革新,通过"角色共用武器和加成道具" 大幅降低养成压力。《明日方舟:终末地》则探索 “战斗 + 工厂"”的双核循环,试图提升玩法耦合度和内容密度。这些尝试获得了部分玩家认可,但是否能成为颠覆二游市场的新范式还有待时间考验。
是危机也是转机
行业生态的重构也在悄然发生。中小团队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大厂则承担起创新重任,这种集中化趋势可能提高精品率,但也存在创新僵化的风险。ChinaJoy 2025 新增 68 个 indie 游戏展位,显示行业仍在为中小团队保留机会窗口,这些团队或许能在细分领域找到突破口。而腾讯、米哈游等头部厂商的新作曝光,则预示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即将到来。
站在2025 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二游市场的压抑状态既是危机也是转机。老游戏的持续活跃证明品类仍有深厚用户基础,新游的探索则孕育着破局可能。正如一位从业者所言:"当下的疲软或许只是新一轮周期前的黑暗"。2025-2026 年这批产品的集中上线,将决定二游是重焕生机还是继续沉沦。
对于玩家而言,他们既怀念老游戏带来的情感慰藉,也期待新作品带来的惊喜体验,这种矛盾心理恰恰反映了二游市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在冰封之下,仍有星火等待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