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三七互娱发布Q3财报,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9.7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增长49.24%。

在Q3财报中,三七互娱着重提到了自主研发的行业大模型 「小七」。三七互娱表示,目前围绕「小七」,构建了40余种AI能力,打造「小七」智能体平台,覆盖市场分析、产品立项、美术设计、开发辅助、广告投放、运营分析、智能客服、通用办公等业务领域,实现游戏研运全链路AI 赋能。

虽然业内团队在研发管线中使用AI技术、包括添加AI智能体到游戏中的案例越来越多,但AI到底给游戏带来多大的帮助依然难以量化,这也影响了大众对AI+游戏价值的判断。
然而近半年的官方财报中,出现了以三七互娱为典型的一批企业,虽然营收因为身处淡季变化不大,但利润却大幅增长的现象。
AI带来的销售成本控制能力成了关键先生,帮助企业降低游戏行业本身客观存在的波动性。
在更为详细的半年报中,三七互娱归母净利润14.00亿元,同比增加10.72%。其中销售费用降幅明显,同比减少17.73%(近9亿)。
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角度,这种集体趋势也成为我们度量AI+游戏实际产生价值的新角度,可量化AI效果即将带来更大的变革。
正在被量化的AI价值
此前甲骨文、OpenAI、英伟达基于AI合作的「左脚踩右脚」又一次引发了市场震荡,围绕AI目前价值体现能不能支撑高估值讨论不休。10月底的Unite开发者大会上,AI+游戏也是主角之一。
今年年初的时候,DeepSeek引领的AI浪潮已经对游戏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虽然海外内AI+游戏的风猛吹,如果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探索方向可以发现,企业实际应用的逻辑并没有发生改变。
两个主要方面依然是AI智能体相关技术以及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降本提效。
以三七互娱为例,按照半年报的说法,作为国内最早系统性布局人工智能技术的游戏企业之一,三七互娱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布局与应用。
报告期内,AI辅助生成的2D美术资产占比已超过80%,AI深度参与生成的游戏广告素材视频占比超过70%;在3D资产生成方面,AI辅助占比也达到30%。
在广告投放端,AI投放比例已占总投放的50%,帮助投放工作提效70%;全部游戏都已接入AI智能客服,AI本地化翻译已覆盖旗下85%的海外游戏,覆盖18个语种,准确率高达95%。
研发层面,AI辅助生成代码可提效30%,AI数值平衡测试也已应用于《斗罗大陆:魂师对决》等多款自研产品。

我们不妨往前看,三七互娱的业绩真正出现爆炸性的增长是在2019年,手游收入达到了119.89亿元,同比增长114.78%。背后直接的推手之一是, 2018年年底,三七互娱推出了“量子”“天机”系统,两个专门为优化买量而推出的智能平台。
其中,“量子”为智能化投放平台,助力大幅提升广告投放效率;“天机”为智能化运营分析平台,助力实现千人千面的差异化营销。
也就是说,早在2018年年底,三七互娱已经意识到了深度的智能化对于游戏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所以AI+游戏有苗头出现的时候,三七互娱也确实是最积极的一批企业,探索主要的方向也是先从对投放能力的赋能--企业办公赋能--到现在AI智能体和游戏创新探索。
说得更直白点,和其它一上来就谈AI如何帮游戏研发不同,三七互娱是根据自己的企业基因先从投放、本地化这种成本敏感的部分发力,到企业提效然后往未来产品创新的可能性来构建AI链路。
当然三七互娱非游戏领域还有对晶正电子、星空科技、此芯科技等“AI+算力”的布局,正在构建“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算法—AI应用”完整产业链。
今年3月的企业16周年庆典上,三七互娱董事长李卫伟明确提出,AI不是未来的趋势,而是决胜当下的核心。「AI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AI助理将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一只‘手’,如果不能熟练使用AI AGENT,那么这个人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有很多不便。」

所以这次半年报销售费用降低带来营收微降利润提升本质上是利用AI产生实际的效果体现Q3继续延续了净利润大幅增长的现象表明,AI给企业创造的实际价值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可持续的发展助力。
同时这种情况也非个例,例如游族网络上半年净利润为5015.5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89.31%。同样是身处产品淡季都是老产品运营,AI加持下广告投放以及运营等方面的降本增效,销售费用同比下降了44.07%。
换而言之,AI能力开发正在成为企业度过淡季降低波动的一种解法被越来越多公司重视。
AI帮助穿越波动周期的可能性
之前腾讯Q2的电话会议中,高盛分析师提了一个有关于腾讯游戏通过平台化发展,降低整体游戏收入增长的波动性的问题。
以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为典型的平台化发展思路,其实是腾讯游戏Q2最大的看点之一,这直指长期战略的选择。
事实上,有能力做平台化这个选择的,往往是头部大公司,它们会从长青大DAU产品践行这条路。然而每款游戏都是一项创意工作,会有客观存在旺季和淡季,站在企业的角度,新老产品交替,带来过山车式的业绩波动是常态,降低波动提升稳定性也是一直面临的持续挑战。
面对这个问题,世纪华通、巨人、恺英、贪玩、吉比特这些上半年业绩大增的企业依靠的核心都是新品优异的表现,用新品加强基本盘稳固、回流核心用户(比如传奇、修仙、SLG等方向)的同时再谋求赛道的突破。
但如果企业没有新品身处收入淡季,又该如何?以三七互娱为代表企业们这次给出了一个回答,AI不再是一种财报中抬高自身的说辞,而是身处产品淡季提供更多稳定性,能够切实有效发挥降本增效、提高利润并被大众感知的阶段。
回到开头的话题,游戏公司目前使用AI的两个主要方面是AI智能体相关技术以及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降本提效。

前者很火热,比如前段时间《逆水寒手游》和《燕云十六声》的“世子之争”硝烟散去没多久。利用AI提升游戏内容体验是个长期有深度的前沿探索方向,大家都在布局但这部分目前的效果到底几何其实难以被量化,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发展。
因为体验本身是一种主观评价,而游戏的体验是各方面系统耦合的综合产物(并不能把产品做得好单纯归功于某个技术的运用)。我们都知道AI对游戏体验升级有帮助,但到底有多大的帮助现在很难说得清。
降本增效的环节则不同,AI技术的使用对于投入产出比的价值可以量化。特别是在身处产品淡季、且买量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环境中,控制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推广效果,转化成直观的企业竞争力。
游戏行业求稳节流只能解渴,新品开源求变才能扭转趋势。但AI不仅仅能够帮助企业节流降低成本、穿越淡季周期坚持到上新;这部分能力同样也可以运用到旺季的新品推广之上,进一步增效。
毫不夸张地说,借助AI放大自身营销推广的优势,正在成为买量型游戏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三七互娱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一开始就在AI方向发力到现在喊出必选的口号,外部投资之余甚至公司内也搞了小七这样的垂类大模型来提升办公效率,甚至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成为广东省首批通过备案的游戏垂类大模型之一。
而这套打法伴随AI价值的量化也在逐步清晰化,成为越来越多游戏企业应对发展波动的一个解。游戏公司们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AI+游戏的更多应用落地,同时产生更多直观的成效。
